
高育花,女,文学博士,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,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。自1999年起一直在德信体育德信体育从事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教学工作,期间曾受学校派遣任韩国汉阳大学客座教授。兼任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,《国际汉语教育》副主编,《人文丛刊》主编,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、汉考国际面试官、汉语志愿者选拔考试和外派汉语教师选拔考试面试官。
教授课程
主讲课程主要有:古代汉语、简明汉语语法史、中古汉语语料导读、中国语言学史、汉语历史语法、汉语语法研究与汉语语法教学研究。
研究方向
汉语历史语法;汉语国际教育
学术成果
专著
1、《〈元刊全相平话五种〉语法研究》,高育花,河南大学出版社,2007出版。
2、《中古汉语副词研究》,高育花,黄山书社,2007出版。
论文
1、基于复合型多语拔尖人才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培养模式探索,《国际汉语教育》2020年第2期
2、或然类语气副词“X许”的语法化与词汇化,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19年第5期。
3、先秦至西汉时期汉语平比句与比拟句研究,《人文丛刊》第十二辑,2019
4、日本明治时期汉语教材《北京官话谈论新篇》《官话北京事情》语气词研究,《人文丛刊》第十一辑,2017
5、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——以德信体育为例,《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究》,2017年
6.试论汉语的平比句和比拟句,《励耘语言学刊》2016年第2辑
7.元代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句,《长江学术》2016年第3期;《人大复印资料•语言文字学》全文转载,2017年第1期
8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,《对外传播》2015年第5期
9、《老乞大谚解》《朴通事谚解》中的疑问代词,《人文丛刊》第九辑,2015
10、揣测类语气副词“X必”的词汇化与主观化,《北方论丛》2014年第1期
11、《老乞大谚解》《朴通事谚解》中的人称代词,《人文丛刊》第八辑,2014
12、《老乞大》疑问句研究,《求是学刊》2013年第3期
13、《老乞大谚解》《朴通事谚解》中的名量词,《泰山学院学报》2012年第4期
14、汉语双音节程度副词“X为”的历史发展及演变,《长江学术》,2010年第2期
15、汉语“更”类双音节程度副词发展演变概述,《人文丛刊》第四辑,2009
16、 “不免、难免、未免”的语法化,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8年第3期
17、“万一”“一旦”的多角度分析,《人文丛刊》第三辑,2008
18、《元刊全相平话五种》与《原本〈老乞大〉》中的代词,《人文丛刊》第二辑,2007
19、《元刊全相平话五种》中的处置式,《古汉语研究》 2006年第2期
20、《全相平话五种》中的人称代词,《古汉语研究》2003年第1期
21、中古汉语副词“定”探微,《西北师报》2002年第2期
22、中古汉语副词“故”探微,《唐都学刊》2002年第1期
23、中古汉语副词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若干规律,《京外国语大学与大东文化大学交流协定缔结20周年纪念文集》
24、《潜夫论》中联合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 《中南大学学报》2001年第2期
25、中古汉语中的新兴单音节副词,《语言与文化论集》2001
26、中古汉语副词语义指向分析,《古汉语研究》2001年第2期
27、中古汉语副词“更”初探,《湘潭大学学报》2001年第2期
28、中古汉语副词“颇”探微,《温州师院学报》2001年第1期
29、《论衡》中的数量词,《汉日语言研究文集》2001
30、《论衡》中的人称代词,《昌吉师专学报》 2000年第4期
31、中古汉语副词“都”的用法及语义指向初探,《西北师大学报》1999年第6期
32、清人小说中的“被”字复句,《语文月刊》1999年第3期
33、《论衡》中的指示代词,《唐都学刊》 1999年第1期
34、《论衡》中的疑问代词 ,《渭南师专学报》1998年第4期
35、《歧路灯》中的助词“哩”,《甘肃社会科学》1998年第4期
36、近代汉语“和”类虚词研究述评,《古汉语研究》1998年第3期
科研项目
1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: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句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机制研究(12BYY084)
2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“九五”重点项目“近代汉语语法研究”中的子项目“《元刊全相平话五种》语法研究(96AYY007)”
3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:汉语双音节程度副词语法化研究
4、德信体育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科研资助项目:《老乞大》句法研究
5、德信体育一流学科建设科研项目: 或然类双音节语气副词的历史演变及方言分布
6、德信体育一流学科建设科研项目:类型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句研究